【產科】醫者仁心獲錦旗,只因為早產雙胞胎撐起生命的保護傘!
發布時間:2020-04-20 16:43 作者:東莞廣濟醫院
近年來,
中國早產兒的數量
每年都呈遞增趨勢,
孕婦早產的發生率在11%左右。

雙胞胎媽媽35周+5天時候,
因身體原因而不得已剖腹產子。
雙胞胎寶寶于2月28日順利出生,當時寶寶只有35周,屬早產兒,由于當時小寶寶口周少量吐泡沫,出生后馬上轉入我院新生兒科進行治療。麻瑞芹主任及曹月亮醫生立即根據其出生時的情況,結合早產兒可能出現的并發癥,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,予以輔助藥物和營養支持等一系列治療,兩位小寶寶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。3月5日同意其出院,并再三叮囑家屬早產兒的注意事項。
醫學上把胎齡小于37周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;根據胎齡的不??梢苑譃橥砥谠绠a兒(34-36周),中期早產兒(32-34周),極早早產兒(小于32周), 超早產兒(小于28周)。
早產寶寶,他們的器官、神經系統、免疫系統都沒有發育完善,極易患上諸多感染,如何護理他們對于很多家庭而言都是困難而艱辛的。據WHO報道,全球每年有1500萬例早產兒出生,而中國的早產發生率排名全球第二。

早產兒出院并不意味著治療、管理的結束,
而是新的治療、管理模式的開始!
那么,在寶寶出院后
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護理呢?
喂奶
對于早產兒來說,更需要母乳喂養,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機體免疫能力。因為早產兒的胃容量很小,每次喂奶量宜少,時間間隔宜短。
如果嬰兒體重在1500克以下,每1-2小時就要喂奶一次;1500-2000克者每2小時喂一次;2500克左右的早產兒則每3小時就喂一次。
如果早產兒的吸吮能力差,媽媽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。如果生長速度不達標,需要進行母乳強化;如果媽媽母乳不足,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適合低體重兒的專用奶粉配合母乳喂養。
合理補充微量元素
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要快得多,對維生素A、C、D及鈣、鐵等礦物質的需求量也相對比足月兒要多。出生體重1000-1500克的早產兒,一歲時的體重可達到出生時的7倍;出生體重1500-2000克的早產兒,一歲時可達到出生時的5倍半,而足月兒一歲時的體重一般僅為出生時的3倍。早產兒體重增長得是否合理,是喂養是否科學的重要標志,一般每日增長體重25-50克較合理。
另外,若不及時給早產兒補充營養,易患貧血和佝僂病,體質也會很弱。
1)洗手:洗手是最基本的措施,對所有想接觸早產寶寶人而言必須先洗手以防止病菌傳播。
2)保持干凈:早產兒由于呼吸系統未發育完善,對空氣污染物十分敏感,所以嬰兒房必須空氣潔凈,禁止吸煙。
3)注意保暖:要注意室內溫度,因為早產兒體內調節溫度的機制尚未完善,沒有一層皮下脂肪為他保溫,失熱很快,所以保溫十分重要。
4)耐心喂養:早產兒吸吮力氣不足,喂養時更應該耐心,一般出院初期,一次喂奶需要30-40分鐘。出院后回到家護理的寶寶,在頭兩三天內,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,直到適應家里的環境后再逐漸加量。
5)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:如視聽力、黃疸、心肺、胃腸消化、及接受預防注射等。保持與醫生的聯系以便隨時能咨詢,了解新生兒就診方式以便及時就診。如嗆奶、抽搐、膚色發紺時的處理、以備不時之需。
小天使的降臨給這個家
帶來了歡聲笑語,
愿你們平安健康長大!


麻瑞芹 | 兒科主任
主治醫師,醫學碩士,曾在省級三甲醫院從事兒科臨床多年。2016年于北京大學婦兒醫院進修小兒神經專業。對兒童生長發育,營養喂養,兒童呼吸和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以及小兒神經系統疾病有豐富的經驗。

曹月亮丨主治醫師
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十余年,擅長早產兒、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管理治療,對新生兒肺炎、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,新生兒出生重度貧血等兒科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。熟練掌握兒科各種臨床操作技能。